树葬重新定义生命的永恒栖息
植树葬是以树木为生命延续载体,将逝者骨灰安葬于树下的生态殡葬模式。
上海瀛新园植树葬区域的规划,始终贯穿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

专业团队经多轮考察论证完成科学选址,综合考量土壤理化性质、光照时长及通风条件,树种选择则依据生态适配性与生长特性确定,骨灰由骨灰袋配合石箱封存于树底,实现“入土为安,融于自然”。
上海土地资源稀缺,传统墓地布局粗放,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瀛新园植树葬通过立体绿化设计优化空间利用,提升土地利用率,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压力。
传统墓葬中的水泥墓穴与化学防腐剂,不仅在生产阶段消耗大量能源,且长期难以降解,易对土壤与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
而植树葬区域随树木生长逐步形成稳定生态群落,具备一定碳汇功能,使墓园从“逝者单一栖息地”转型为城市生态补充空间。使殡葬理念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升级。
上海家庭选择植树葬的关键逻辑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殡葬方式的生态影响已无法忽视。上海瀛新园植树葬构建起零污染生态循环系统,采用天然石箱,搭配本地适生树种,树木根系可自然净化雨水,落叶腐化形成天然有机肥。
选择植树葬的家庭,既能为后代节省稀缺土地资源,又能通过树木长期的生态作用改善空气质量。
上海瀛新园兰香苑植树区,每株树木均承载家属对逝者的情感联结。家属可参与树木认养,见证树木的生长过程。祭扫在此不再是程式化仪式,而是家属与逝者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是精神传承的具体实践。

树木年轮记录岁月流转,也承载思念与回忆,使逝者精神与自然共生,得以长久留存于家属心中。
当前殡葬费用持续攀升,如何以合理成本实现有尊严的告别,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现实问题。植树葬在经济成本上具备优势:价格传统立碑墓葬低,且可享受政府节地葬专项补贴。
这种高性价比特性,使家庭能在环保理念与情感寄托间找到平衡,以较轻经济负担完成庄重的生命告别仪式,既保障逝者尊严,也减轻生者经济压力。
崇明岛生态安葬的实践样本
瀛新园坐落于崇明岛核心生态区,通过岛屿极高森林覆盖率形成天然生态优势,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常年高于市区,毗邻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形成独特小气候环境。

园区中,大面积作为绿化景观区,香樟大道、樱花小径、银杏林坡等景观带随季节变化呈现不同景致,使祭扫过程成为与自然互动的治愈体验。这样的生态基底,为植树葬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环境支撑。
树种定制环节,园区依据逝者生平偏好与生态适配性,提供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等多种树种选择,每株树木均附生长档案,记录种植时间与管护日志。
仪式设计上,可定制个性化安葬流程,包括骨灰入土仪式、树木认养典礼等增强告别仪式的情感厚度。
瀛新园组建专业绿化管护团队,每周对植树区开展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与树形修剪,确保树木健康生长。针对上海湿润气候,园区采用墓基透水性设计,避免雨季积水影响树木根系。

遇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管护团队优先对植树葬区域进行加固保护,保障树木安全。这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确保每株树木都能稳定生长,成为逝者永恒的生态纪念载体。

沪公网安备 31023002000193号
沪ICP备13037750号-1

400-9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