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过日子,节奏总那么快,可关于身后事从来都轻不了——它不只是送逝者最后一程,更得让活着的人,能有个地方好好放心里的念想。
现在不少上海家庭,早不满足于找个地方安葬这么简单了,更想给逝者寻一处安谧归处,去祭拜的时候,也能被满眼的绿和清净裹着。这么多选择里,崇明瀛新园因为把生态和人情味拿捏的很好,成了不少人心里的理想安息地。
想在上海找环境好的公墓,先天的地理条件真的太关键了。
崇明岛本身就是上海独一份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都说它是“长江门户、东海瀛洲”,全岛的树比别处密多了,森林覆盖率超30%,空气里的负氧离子也比市区高不少,空气质量清新。
瀛新园就坐落在崇明岛中间的核心生态区,周围没有工厂,也没有吵闹的商圈,就只有农田和原生的树林围着。
大清早去,园区还裹着层薄雾,凑近了能闻见草木混着湿土的味儿,特别清爽;中午太阳出来,光从树叶缝里漏下来,在小路上洒一串碎光斑;到了傍晚,夕阳把树都染成暖黄色。
这环境真不是硬造出来的,全靠崇明岛本身生态环境优势,再加上瀛新园把原生环境护得好,逝者在这儿,就能跟着自然的节奏安安稳稳歇着。
要说上海环境好的公墓,崇明瀛新园的绿化不是随便种植树木就可以,而是把生态和人情味儿都考虑到了的正经规划。
园区里七成以上的地方都种着花草树木,还特意按“分区域规划、一年四季都有看头”来弄,家属来祭拜的时候,不光能缅怀亲人,还能顺便感受下自然的舒服劲儿。
而且园区选的都是上海本地能活的树,不用花费太多心思打理,还能跟周围的自然环境凑成个稳定的小生态,吸引更多自然生物栖息,让园区不只是个纪念地,更像个“有活气的地方”。
平时工作人员也会定期维护墓园环境,保证这些花草树木一直长得精神。
瀛新园的环境好,不光是看着绿,更是把生态安葬做到了实处。除了大家常选的传统安葬,园区还推植树葬、花坛葬、草坪葬这些环保的方式,既不浪费土地,还能让逝者以更自然的方式回大地。
其中植树葬是特色,不用立传统的大墓碑,就用一棵树苗当记号——逝者的骨灰埋在树根底下。家属还能自己选树,比如香樟、银杏、桂花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平时来浇浇水、松松土,看着树一年年长高,就像亲人的生命换了种方式延续。
花坛葬和草坪葬就更简洁了:花坛葬是把骨灰融在专门的花坛里,跟花一起长,就留个小牌子写信息;草坪葬是埋在平整的草坪底下,墓碑是躺着的,跟草坪齐平,看着特别开阔。
要是选了这些生态安葬,园区还会帮着家属申请上海本地的补贴,能少花点钱,也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这种环保的方式。
选公墓的时候,光环境好还不够,服务周不周到也特别重要。崇明瀛新园挺懂上海家庭的需求,弄了不少实用的服务:比如园区有免费的班车,每个礼拜固定时间从上海市区接家属过来实地看;
还有专门的殡葬顾问,会根据家里的需求、预算,还有想不想选生态安葬这些,推荐合适的方案,把流程和要注意的事儿说清楚;要是家里有人不方便来上海,还能走远程祭拜,在网上就能献花、留话。
平时公墓内也管得严,24小时都有保安巡逻,公共区域定期打扫,看着干净又整齐;到了清明、中秋这些日子,还会办点小的纪念活动,比如一起种棵树、开个追思会,让家属能有个地方抒发心里的念想。
这些小细节,让环境好不只是看着舒服,更能让人心里踏实、方便。
对上海的家庭来说,选瀛新园不只是给逝者找个环境好的地方安歇,更像是给心里的念想找了个能跟自然说说话的地方。
这儿没有一排排冷冰冰的墓碑,只有一直绿着的草木,还有四季变着样的风景——每片叶子、每朵花,都透着对生命的尊重。选瀛新园,既符合现在大家讲究的生态理念,也能让这份牵挂,安安稳稳落在自然里。
沪公网安备 31023002000193号
沪ICP备13037750号-1400-9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