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土为安”这句话,咱中国人说了一千多年了,里头藏着对逝去亲人的那份深厚感情。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您看看周围:城市越来越大,楼越盖越高,房价贵得吓人,连给亲人找块长眠的“净土”,是不是也得想想新办法了?
老式的墓地,现在是真让人愁:价格贵得要命,每年还得花心思维护,占地又那么大。城市的地皮金贵着呢,“入土为安”这个老理儿,碰上了新难题。
咋办?其实有智慧的选择——“墙上安个家”,壁葬!
这壁葬墓园,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时代难题出现的。它有点像给逝去的亲人住进了一座安静、庄重的“立体楼房”。您看,一面面纪念墙整整齐齐地立着,上面一个个精巧的小格子(壁龛)。
亲人的骨灰就安放在这里,外面嵌着漂亮的碑石,刻着亲人的名字和他们的小故事。照样可以摆上鲜花、放上照片、放些亲人生前喜欢的小物件,那份思念一点也不会少。最关键的是,它把“平躺”变成了“竖起来”,大大省了土地! 给咱们城市里办身后事,指了条能长远走下去的路。
说到费用?那是真省心!
您是不是一提到“买墓地”,手就下意识捂紧了钱包?传统墓地那价格,动辄几万、十几万甚至更高,每年还得交管理费,想想以后孩子孙子的负担,心里都沉甸甸的。壁葬呢?通常只要传统墓地三分之一甚至更低的钱!
为啥差这么多?说白了就是两个字:省地! 墙上一个小格子占的地方,可能连传统墓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成本自然就下来了。省下来的可是真金白银啊!留给孙子孙女让他们过更好点,陪老伴儿多出去走走看看,或者做点更有意义的事,这不比花在买地下更实在?壁葬,是真能卸下压在肩膀上的那份经济重担。
手续麻烦不?其实特简单!
怕壁葬流程复杂?别担心,比您想的可清晰方便多了!
挑位置: 就跟看房子似的,位置、高低、甚至视野好不好,都能选。工作人员会带着您实地看,给您讲得清清楚楚。
办手续: 位置看好了,签份正规合同,钱交清(这钱一般就包含了以后的长期管理维护费),这事儿就妥妥的了。
安放仪式: 到了安放骨灰的日子,墓园会帮着办一场简单又庄重的告别仪式。把骨灰盒稳稳放进壁龛,封好碑石,献上鲜花,表达咱们的敬意和最后的告别。
随时探望: 想亲人了,随时都能去看看。墓园环境干干净净,打理得井井有条,献花、擦擦碑石都方便。现在很多墓园还有“代祭扫”服务,要是您正好在外地回不来,打个电话托付一下,您的心意也能帮您准时送到。这些标准化又贴心的服务,在最难过的时候,最能给人支撑。
环境怎么样?说省地可不等于简陋!
千万别觉得“墙上安家”就是凑合将就!现在的壁葬墓园,早把“节俭=简陋”这种老观念甩一边了。您可以想象一下:绿树成荫,鲜花点缀,那一面面肃穆的纪念墙,错落有致地“长”在花园里。墙面的设计都带着艺术感,用上好的石材或者其他温润的材料,配上精致的雕刻,旁边还有绿植映衬着。
整个地方安静、优美,充满了人情味。在这儿追思亲人,内心是平和的,氛围是庄重的。谁说省了土地就顾不上好环境? 壁葬墓园恰恰证明了:不仅能兼顾,还能把功能性和艺术感融合起来,打造出一个既省地方、又庄重体面的追思之处。
这事儿,国家也是支持的!
推广壁葬可不是咱们老百姓一厢情愿。国家早就看到了节约土地和生态安葬的重要性,出台了好多支持政策。
像2016年那会儿,民政部等好几个部门就联合发了文件,专门鼓励壁葬、塔葬这类立体安葬。
各地也在积极响应,有的给选择生态葬的家庭发补贴,有的在土地规划上专门给壁葬墓园留地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节约土地、保护生态,这事关咱们现在的生活,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将来啊!选择壁葬,不仅是咱们小家的理性决定,也是对国家这个大方向的有力支持。有国家的政策在背后,壁葬确实是未来殡葬改革的一个清晰路子。
墙上的永恒珍藏,流向未来的深情
壁葬墓园,让亲人的生命记忆在墙上沉淀成永恒,同时给大地留下了珍贵的绿色空间。它用智慧和温情,为逝者找到了有尊严的长眠之所,为生者卸下了土地和经济的双重担子,也为城市的未来攒下了发展的空间和生态的活力。
这样的选择,何尝不是一种更深沉的爱和担当?一种连接过去、也拥抱未来的智慧姿态?壁葬,不仅仅是安葬方式的更新,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庄重致敬,对土地资源的真心爱护。它悄无声息地,在过往的岁月和未来的希望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
沪公网安备 31023002000193号
沪ICP备13037750号-1400-9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