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921-0601 021-59371791
关于瀛新
ABOUT US
首页 > 关于瀛新> 新闻动态> 自然的回归:花坛葬所代表的绿色觉醒
自然的回归:花坛葬所代表的绿色觉醒
时间:2025-07-02 16:44:58

土地,用一点就少一点,金贵着呢!可看现在这传统墓葬,简直就是在跟活人抢地盘。尤其是在北上广这种地方,买个墓地的钱,那真是贵得吓人——随随便便一块普通的,就得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比同地段的房子还离谱!普通人哪扛得住啊?

你花大价钱买的这“阴间住所”,其实也就是租的,不是你的永久产权,以后每年还得接着交管理费,跟个无底洞似的烧钱。

更气人的是,有些卖墓地的商家,还专打感情牌,把“孝道”和“什么家族荣耀”往上一套,把价格炒得虚高,这心理战玩得真让人憋屈。

 

生态葬.png

更让人揪心的是,土葬这事儿还给生态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你想想,那么多水泥、大理石呼啦啦地盖下去,把土地封得死死的——就像给大地糊了一层硬邦邦的壳子!土地喘不过气,雨水渗不下去,连带着土里那些小生命也遭了殃。这哪是安息啊,简直是给大自然上了刑!

 

就算是看起来省地方的壁葬,其实也没好到哪儿去。砌那些石格子用的材料,从开山挖矿到长途运输,再到一块块垒起来,哪个环节不是烧着油、排着碳?这笔环境账,其实都在背后偷偷记着呢。

眼看着墓地越圈越大,绿地一点点被吃掉,城市和乡野之间那条原本活泛的生态链,硬是被这水泥石头阵给斩断了,想想真是可惜。

花坛葬的核心,是将亲人逝者的骨灰安然安置于专门设计的景观花坛之下或草坪之中,其上覆盖土壤,精心栽种四季绽放的鲜花或柔软的绿草。

没有冰冷墓碑的突兀矗立,逝者的名字通常被镌刻在花坛边优雅的石栏或公共纪念设施上。骨灰连同可降解的容器一起,最终安心归还大地,成为滋养新生命的养分,实现真正意义上“尘归尘,土归土”的自然循环。

崇明墓地.png

说到花坛葬,最打动人的就是它真的太省地儿了!你想想,原本只能埋一个人的地方,现在能让几十位逝者安眠在花草之下。城市土地寸土寸金,这份节省,实打实是给后人留活路。

 

再说钱,压力小太多了。跟那些动辄十几万、几十万,把人压得喘不过气的天价墓地比,花坛葬的费用通常只要几分之一,甚至更低。这可不光是省了钱,更是卸下了压在生者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生态上真是完完全全把土地还给了自然。逝者化作春泥,滋养着身边的花草树木,真正实现了回归大地。不用挖山采石,也不用一堆水泥钢筋,建造过程碳排放少得多——这才是我们对脚下这颗星球,最深情的守护方式吧。

最后,是那份心灵的轻盈感。想象一下,亲人长眠的地方不再是冰冷石板,而是在生机勃勃的花丛之下。以后去祭扫,不再是面对荒凉的墓碑暗自神伤,而是走进一片明媚的花园里,亲手摸摸花瓣,看看生长的草木。那份哀思,就在这蓬勃的生命力中,慢慢化成了宁静的思念和带着温度的慰藉。

花坛葬并非孤立存在,它隶属于更为广阔的绿色殡葬(生态葬)范畴之中。与其理念相通的,还有同样不设墓穴、不立墓碑的草坪葬,让逝者安眠于如茵绿草之下;有象征生命永恒流动的水葬,将骨灰融入江河湖海;以及充满诗意的树葬,以逝者姓名命名一棵树,让其生命随树干向上生长、枝叶向风中摇曳。

花坛葬与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一道,共同编织起一幅“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生命图景。

“厚葬以明孝”——传统的孝道文化,常被具象化为墓地的风水、规模、气派以及繁复的祭扫仪式。仿佛唯有厚重的棺椁、宏大的墓碑、连绵的祭祀才能承载对亲人厚重的情感寄托。

 

许多人潜意识相信,逝者在“阴间”亦需要一片专属的、“稳固”的物理空间,如同在世时拥有自己的居所一般。骤然打破这种延续数千年的“空间占有”观念,难免让部分人产生心理上的不安甚至抵触——担忧亲人“无处安身”,忧虑自己未尽孝道。

除此之外,公共纪念设施的相对匮乏或设计不够人性化,也让一些人担忧选择了花坛葬后,将无处寄托哀思、无处表达缅怀。部分地区的推广政策、配套服务尚未完全成熟,使得民众难以便捷了解和选择,也构成了现实障碍。

 

说到底,生命哪是什么固定不变的东西呢?它更像是一条流淌的河。我们的身体终究会化作尘埃,可那些情感和记忆,却能跳脱出物质的框框,一直延续下去。想想看,当亲人的骨灰融进泥土,变成滋养花草的养分,这不就是从“非得占块地儿”的死胡同,转向了“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吗?

 

石头墓碑上的字,风吹雨打的,总有磨平的一天。要是有一棵树,它的根就扎在亲人化作的春泥里,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风一吹枝叶就轻轻摇摆……这棵树本身,不就是生命最深沉、最真实的延续吗?它安静地站在那里,就像在说:看,他/她并没有消失,只是化作了春天里最柔软的那部分。

 

当祭奠的地方,不再是阴郁压抑的石碑阵,而是洒满阳光、飘着花香的花园,活着的人,心里那口憋着的气,好像也跟着松开了。站在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之间想念逝者,那份悲伤不知不觉就被眼前鲜活的生命力给包裹住、抚平了。这种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与过往和解的感觉,比起对着冷冰冰的石头诉说,是不是更贴近生命本来的样子——那份流动的、温暖的、与万物共生的和谐?

 

上海瀛新园墓地.png


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
关键词:上海公墓,上海墓地,墓地风水,墓园,墓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