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一岑,广西临桂县人。公元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以举人荐任崇明县令,忠爱为政。时值县治新迁,土城刚筑就遭倭寇犯境,唐率军民奋起抵抗,击退来敌。次年5月,倭寇复至,千户高才私通敌人,引寇入城,唐率众与敌巷战,不幸以身殉职。为表彰其功绩,明嘉靖帝敕赠唐一岑为光禄寺丞.
1554年秋,倭寇再犯,唐一岑据土城抵抗,入夜,唐一岑率领城中军民出城杀寇,迫退倭寇逃至海上。两天后子夜,倭寇买通千户(明武官名)高才,潜入东门,唐一岑得报,带领100多位亲兵,出县衙50米处,与敌遭遇,发生巷战。唐一岑一马当先,挥舞大刀,砍死数名倭寇,终因敌众我寡,加上唐一岑是一介文士,不谙武事,身负重伤,流血过多而殉国。
天已黎明,城中军民,闻讯唐一岑战死,县城失守,个个义愤填膺,在顾国,樊汉两位秀才组织号召下,高呼:“不杀倭寇,何以报唐公”,与倭寇展开血战,战至近午,杀死倭寇200多人,余敌逃窜,县城收获。
战后,崇明人民为抗倭英雄唐一岑举行隆重葬礼,遗体葬于县城西南角(1731年,迁葬今大同蟠龙镇,1990年,再迁葬县城东果林场)。这是崇明自开垦以来,第一次与外敌激战,由此崇明成为抗倭要地,明清两朝都视崇明为江防重镇。